第二百九十四章 欲灭高丽,先诛百济(上)-《文科大唐》


    第(2/3)页

      “打仗,无非是在打后勤,我们大唐后勤一方是严重的劣势,根本打不过他们。我们从大唐目前主要的粮食产区,为关中一带,并且按照我大唐的规矩,粮食主要是要运送往长安来进行统一分配。这样必然会带来很多转运过程中的损耗。这样没有长期的规划,这样首先从各地运输粮食到我们长安,然后再次从长安送达了前线。这么长距离的路途,那军队的粮食损耗凭空的增加了最少二十倍以上。”

      “所以从北方进攻,我们天时地利人和,每一样都不占。输了也不奇怪的。“时不凡说。

      李世民脸色果然漆黑了,这个情况果然是一塌糊涂,如果真的按照时不凡所说的这样,那如果贸然发动了战争,那最后损失肯定不小。到时候功败垂成是必然的,其实李世民的思维也还是这样,无非和隋炀帝一样的路数,从幽州出兵,一路往北方打,这样一路上过关斩将的朝着这个高句丽首都平壤进攻。这样一路上的阻力奇大无比,而且必须要速战速决,一旦无法速战速决,那战争拖延到了冬天,大唐只有退兵,一切白忙活了。

      可是按照时不凡所分析的这样,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是不可能行得通的。这样的打击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那怎么办?”李世民问。

      时不凡却回答:“皇上,其实灭高句丽,也没有这么难。关键是是否能够跳出一贯以来的传统思维,只要思维跳出来了,那你会发现灭高句丽其实并不是那么难,甚至是豁然开朗了!”

      “什么办法?”李世民问。

      时不凡却含糊的说:“皇上,你是不是在指挥打仗的时候,一直在脑子里面认为必须要一层层的过关斩将。当然,哪怕有少部分的包抄偷袭,可是那也只是战术层次的,往往也只是作为一种战术,并不是战略?你是不是认为战争必须要沿着一条线一层层的去打?”

      “那当然,不是这事怎么样?”李世民问。

      时不凡摇头说:“皇上,你陷入了线性作战的想法了。其实战争并不一定要这样一层层的进攻,比如说我们可以采用战略包抄的手段,并不一定要从辽东出发啊!我们打高句丽,为什么一定要从辽东出发去打,我们从别的地方出发不行吗?”。

      “不从辽东出发,那我们从哪里出发?周围都是大海,我们怎么出发?难道,我们渡海过去?”李世民嗤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