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用脚来选择-《文科大唐》
第(1/3)页
陈康再次把时不凡给告状了,尤其是他听说了时不凡收取了那个所谓的医疗互助金,然后存入了这个秦氏钱庄之后,他立马知道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告状手段。因为这个在他眼里可是不折不扣的搜刮,是在搜刮百姓,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中饱私囊。所以这样让他认为这个是一个状告时不凡的机会,要知道几乎每一个国家开国初期,都是要休养生息,就连合法的税收都不能够多收,何况是普通那些贪官污吏的搜刮呢?所以在很多时候开国初期对于贪官污吏还是非常严格的,这样让陈康认为这个是一个搬倒时不凡的机会。这个搜刮可是一个要命的,贪腐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收拾政敌的罪名。陈康认为自己有了机会,并且可以一起将军。
当然,后来他还是听说了,周围百姓居然都纷纷想要落户万年县,而周围的几个县人心浮动,所以让他再次发现了一个抨击时不凡的机会。时不凡收留了周围几个县的人口,那也就是在破坏地方之间的关系,让京城长安附近几个县闹不和,会影响朝廷大局。所以这个也是一个状告的理由,所以他认为这次一定能够给时不凡一个将军了。如果这两个理由还不能够收拾时不凡,那在陈康眼里面这个是不可能的。
“皇上,这等贪官污吏,并且破坏挑拨我们地方各县的关系,这个是罪大恶极,请皇上严惩!皇上,如果不严惩这等搜刮百姓让百姓民不聊生的贪官污吏,那我大唐国之不国啊!皇上,绝对不能够对搜刮百姓让百姓民不聊生的贪官污吏逍遥法外啊!”陈康痛心疾首的说道。
时不凡淡淡的回答了一句,然后问:“皇上,还有各位同僚,我只是想问一句,既然我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民不聊生,那为何周围几个县的百姓都拼了命往我们万年县挤啊?既然陈康说我这里民不聊生,那百姓还往我这里挤,那岂不是说明别的地方更差?如果我这里都是民不聊生,可是百姓却还往我这里挤,那是不是别的地方更惨?别的地方简直是咬人吃人了,是不是我大唐天下所有县,我这里民不聊生,反而是最好的?”
“陈康,你是不是在说,我大唐要亡国了?反而民不聊生的地方是最好的,而除了万年县别的地方都是彻底无法生存了?”
周围的官员马上指指点点,如果真的是民不聊生,那周围百姓怎么反而拼了命也要往万年县挤压?这个可真的是谬论了,自古以来如果一个地方官员搜刮太狠,那当地百姓只有逃跑的份,哪里有外地百姓拼了命想要迁入的份?只有一个地方的官员好,执政好,百姓富足安康,这样才是外地百姓迁入他们的情况。当年上古的舜帝不就是通过做得好,一起发展了民生,这才有百姓不断迁入吗?越是搜刮反而百姓只是会逃离,没有什么会愿意迁入的做法的。
那个陈康脸色跟猪肝一样,这样他果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也就是自己好像这两个罪名之间有矛盾啊,如果时不凡搜刮得民不聊生,那怎么还会有百姓愿意迁入?可是有百姓迁入,说明时不凡不但不是一个搜刮的官,反而是一个好官,这样他这个贪污搜刮的罪名自然不会被承认了。
所以这两个罪名是互相矛盾的,不管要告状哪一个,另一个都可以互相印证,反而解决了另一个罪名。
陈康其实思维很简单,他作为一个古代御史,首先要看的是“政治正确”,而并非是效果。在古代,贪污搜刮百姓,那可都是一个非常的“政治不正确”的事情!而随便收留外地百姓,影响地方官府之间的关系,这个也是一个“政治不正确”的事情。这两个事情如果单独分开来看,那自然是两个莫大的罪名。他之前只是看到了“政治不正确”,可是却根本没有把这两个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到一起。他认为这两个事情是割裂的,而且这两个事情都是“政治不正确“,所以可以告倒时不凡。可是没有想到,现在居然乌龙了。
“果然是傻子,选罪名都没有选好,你还想告我?”时不凡不屑的想道。
陈康发现自己这两个是有问题的,他只能够说:“皇上,这个是两个事情,不是一回事。我要告他贪污搜刮,而另一方面是他因为收留人口,引起周围各县不满。这个是两个事情,怎么可能混为以他你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