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联名上书-《文科大唐》
第(2/3)页
“这样吧,我们两个人人微言轻,确实不合适。我们可以尝试把我们所有京畿地区的各位县丞拉过来,一起联名上书,这样影响力也就大了。我想我们遇到的事情,不但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恐怕天下所有县丞也是同样有如此的问题。天下各种县丞都是遇到这种被主官架空,然后被下面的书吏欺负,一个官当得非常委屈,想要做事也都很难。所以既然我们有这种事情,那也就不是孤例,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让京畿地区的县丞联名上书,希望朝廷重新划分地方县官的权责范围。这样我们才能够放手做事。”时不凡说道。
刘仁轨马上说:“妙,真是太好了,一旦京畿地方的县丞一起联名上书,那绝对是轰动的。我们这个县丞被架空,并非是孤立,几乎天下都是如此。如果我们愿意联名上书,那这样我们可以一起送上去,这样影响力也都够大了。到时候,朝廷可是压不住了。”
刘仁轨很快意识到了这个他们遇到的问题并非是单独他们所有的问题,甚至是天下所有县丞都遇到的问题。县丞法理职权不明确,这样难免会被那些县令架空,最后更是被下属欺负。所以这样他们是最希望改变这个局面的人,如果能联名上书,这样恐怕全天下的所有县丞都会因此获益,这样他们必然会支持。
“可是,朝廷中枢他们会答应吗?重新划分地方亲民官的职权,这样会对他们有影响吗?”刘仁轨问道。
时不凡却回答:“其实很简单,这帮朝廷大佬,可是一群不接地气的家伙,指望他们会在意,他们根本不妨在眼里。他们在意的顶多也就是州刺史这一级,至于更底层,他们不会在意了。一群县官,在他们眼里面根本不算什么。只要我们把事情闹大,这样我们算是可以让他们同意了。”
时不凡知道这个方法肯定可行,因为按照唐朝官员的升迁履历,县令这种县一级官员都是原地提拔为主。可是州刺史却往往是从中央外放出来的,除了在朝廷斗争当中得罪人或者犯错了事,不是不会被外放为县一级官员的。时不凡这个县丞,其实也不能够完全算是外放,因为万年县是附郭县,其实办公地点还是在长安城内。
所以州刺史往往是中央外放,可是县令却是本地提拔为主,甚至很多都是底层书吏出身,当县令时候是年龄偏大的。所以很多官员都希望调动到中央就是这个道理了,如果不到中央任职那几乎没有多少前途的,在唐朝前期的官场就是这么残酷。至于那些斗争失败了被外放的,那这个是一个例外,因为他们随时可能被上头启用,他们本身的影响力远不只是一个县官而已。
“刘兄,接下来你负责去联系我们周围京畿地区的各位县丞,你看如何?”时不凡说。
很快,刘仁轨开始去周围几个县,专门找那些县丞进行联系,希望他们能支持这次联名上书。这种重新划分地方权力的事情,这个光靠时不凡和刘仁轨两个人是很难能单独完成的,尤其是这种并非是一句话就可以完成的。如果背后每一个集体在支撑,那是很难能获得改变到。任何改革都是背后利益集团在争斗,而有时候一个人同时身在几个利益集团。现在时不凡和刘仁轨都是属于“县丞”,那对于县丞这个身份的人勉强算是一个“利益集团”。如果说改变这个县一级的内部权力划分,对于他们这些县丞来说是有好处的。他们有了法理上的权力,这样他们也都可以行使职权,不怕被县令架空,也不怕被下面的书吏欺负。
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时不凡相信那些县丞会抓住机会的。尤其是时不凡来挑头,时不凡刚刚借势把两个宰相给撸了,这样他们当然认为跟着时不凡有好处,因为是时不凡挑头的。
不到十天,在刘仁轨快马加鞭的跑动之下,京畿地区的几个县的县丞也都纷纷在这份地方权力重新划分的方案上面签字副署,算是跟着时不凡联名上书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