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进退之间(上)-《郑屠》
第(2/3)页
但姚古却不知道李纲之所以一定要打这一仗的真正目的,李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打破天道军不败的神话,也不单纯是为了恢复宋军的士气和勇气,他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想在此战中全歼敌军的先头部队,所谓的全歼,就是全部杀死,连个俘虏也不要,而且还要变着花样的杀,好以此来激怒贼寇,继而在令贼寇失去理智的同时也断绝姚古与西北军投降敌军的退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不曾真正相信过姚古的话!任何忠诚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代价足够大。
不过,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但能将贼首郑临风的亲卫军杀死几千人,逼得郑临风险些丧命,也算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李纲认为贼首郑临风必然恼羞成怒,很快就会尾随而来对大名府发动猛攻进行报复,他便一回到大名府就立刻排兵布阵做好了准备,谁料,接下来的几天大名府外竟是风平浪静,连个鬼影都没来,李纲不由有些纳闷,暗道莫不是杀风口一战把那郑临风给杀怕了,贼寇已经撤兵了?而随着前线斥候的不停回报李纲才的得知,贼寇原来并没有撤兵,而是在杀风口一带驻扎了下来。
李纲突然有了一种很不好的感觉,马上派出更多的斥候去刺探贼寇的情况,当他得知贼寇正在派人在杀风口雕刻一尊更大的石碑,还是命名为“杀风口”时,他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而当他拿到一张据说是从敌军军营中被风吹出来的纸,看到纸上所印写的“罪己书”三个大字以及所有的内容时,他的表情看起来就像是吃了只苍蝇般难看!
李纲明白了自己这一次是碰见对手了,一个真正可怕的对手,那郑临风的可怕不在于他的兵力,也不在于他的狡猾,而在于他的冷静,他的一系列举动都清楚的表明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有勇气和智慧面对问题的人,这样的人很难有弱点,你让他上一次当,无论这个当让他付出了多么大的损失,他也不会失去理智,而是会用比曾经数倍的注意力更加警惕你,绝不再上你的第二次当!
李纲有些后悔了,早知如此,当初在杀风口就应该不顾任何代价的歼灭郑临风,但后悔药是没得卖的,他也没有时间再后悔,他一面抓紧时间继续组织宋军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一面发动百姓、集合城内的豪杰参与到守城中来,
在第六天的中午,在精神高度紧张数日的宋军已经不可避免出现疲惫的时候,黑压压的盖满天际的乌云突然从地平线上升起,轰隆隆的声音也隐隐传来,大名府城楼上的宋兵一看还以为是阴天了,快要下雨了,但等他们再仔细一看,每个人的心都不禁猛地提到了嗓子眼上!
紧接着,响亮的示警铜锣声响遍了整个大名府,
贼寇的大军终于来了!
+++++++++++++++++++++++++
郑飞率领五十万大军来到大名府城前,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将大名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所有人都以为郑飞会立刻发动进攻,但郑飞并不准备这么做,若是在以前没有李纲的时候,他一定会发动进攻,威逼姚古与西北军投降,只是现在有了李纲,这件事就充满了变数,一旦开战,就极有可能会面临和西北军死战到底的情况。
不到万不得已,郑飞绝不想消灭西北军,从情感上讲,西北军是全是汉人同胞,世代为大汉民族戍守西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是一支值得尊敬的军队;从长远来看,西北军能征善战,尤其善于在沙漠戈壁跟党项人打仗,若能收为己用,日后一定会在征伐西夏时派上大用场。而且,跟西北军死战也势必会伤害到种师道与刘法以及近十万原西北降军的感情。所以,郑飞决定采取先劝降、再围城的策略,只要能逼降了大名府内近十万西北军,尤其是逼降李纲和刘法,则分散于别处的十余万西北军也就不攻自破,乖乖来降了。
对于郑飞的这个决定,大多数人都是非常的意外,唯有种师道与刘法暗暗的松了一口气,他们一直担心经历杀虎口惨败的统帅会以何种的愤怒发泄到西北军身上,他们虽然都已是彻底的归顺于天道军,但要他们拿起手中的刀剑跟曾经的战友拼杀个你死我活,他们会遵从命令,却也会痛不欲生!而如今眼看郑飞真的遵守了当初对他们的承诺,种师道与刘法都是感动不已,二人一起跪拜在郑飞身上,代表他们所有部下向郑飞表达了最真切的感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