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1章 坏大事的朝鲜-《与大明同行》


    第(2/3)页

    早在洪武十五年时,河北广平府磁州知州王允道上奏,建议老朱将前元时磁州本地一座年产量百万斤的铁矿场官营,结果反被杖责流放岭南。

    而老朱的理由是:朕闻治世天下无遗贤,不闻天下无遗利。且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

    这就是老朱“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的养民、抚民国策。还有一个是因为军户、匠户的制度,若矿场官营则需要至少数万的移民转籍为匠户,意味着粮税户减少。

    这样的思想政策下,大明朝庭主要看内库铁量储备是否够用,若够用则大量放开矿场给民用,只收取三十分之二的课税。一旦不够用,则由地方官员申请收回重新官营一段时间。

    所以这种情况下,王雄这样的基层官员担心朝庭见利征收,而朱植反而敢于放开手脚,没见之前杨文对盘山的井盐都睁之一只眼闭一只眼。

    铁矿场的采矿设施与冶炼高炉另行选址扩建等一揽子计划交给王雄后,朱植再将大体上的思路与将来的目标与王雄讲解一番,并让王雄带着到冶炼工坊,指着冶炼炉与炒铁炉的改进工艺技术实地解说,这下王雄总算明白怎么做了。

    可采矿用雷管炸药爆破技术,铁矿石再要破碎就要选一处合适的河流瀑布,或水流湍急的地方安装水车作为动力,作为水碓碎石坊,另外还可以安制锻锤,作为以后造枪铸炮的军工基地。

    到时候双台子河出海口的海船造出来,火炮搬上战舰,那就是航海时代的来临。可惜朱植的美梦才开始,这时王府仪卫正段文俊带着两名仪卫赶来,呈上一封武定候郭英从辽阳发来的军情快报。

    朱植有些惊疑不定地接过军报一看,事情有点糟糕。朝鲜李氏自今年以来向北部边境屯粮也就算了,自派往南京的李芳远、李恬等使节归国后,秋收一开始便向边境增兵,竟然有真出兵攻打猛哥帖木儿的打算。

    这样一来,居住于定辽右卫、东宁卫一带的女真散部人心惶惶,见异思迁,而北面的猛哥帖木儿见有机可乘,则大肆拉拢收抚,最近就有几支百十人的小部族投奔猛哥帖木儿去了,但因为朝鲜粮食充足,还许以田地蓄牧之利,不少女真人顺势南下投了朝鲜。

    大明中原居民都视辽东为苦寒之地,鲜有人愿意抛家别业主动迁来辽东,若居于边境的女真人都逃离,则边境卫所无人可守,这让辽东官兵怒不可遏,早就在闹腾着要出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