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魔器大时代》
第(2/3)页
张帆摸了摸头,自语道:“事情多了就是容易出错。”原来张帆将上万的民壮分为数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分工配合,每日的进度、工作量都有不同的分工,比如一个专门挖坑的工作组,一个挖坑工作组是一个伙,二十人的民壮,其中伙长一人,带手下二十人,一天的工作量是三个深六尺、方圆一丈二的深坑,挖坑的地点由然先由耿如纪带领下的练兵大臣衙门另一个工作组标出来了,这一个工作组完成一天的作量之后,就可以归家了,忙活期间的伙食,则由官府供应。
这种方法之下,一个组的人都明白一天只要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就可以回家。于是所以所有人都拼命干,争取将活计尽快做完。当他们做完之后,就由验收组验收,验收合格之后,他们当即就可以领了当天的禄粮归家。
这样大大提升了效率,几天以来,泰安城周不知有多少深坑已然完成了,以前因为所有的民壮都明白不论干多少,反正都是干一天,所以二十个人一天都挖不完一个深坑,现在据张帆手下验收组说,最快的一个挖坑工作组居然在三个半时辰之内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量,即三个达标的深抗,这种成绩让耿如纪张大了嘴,耿如纪是二榜进士,做官也有许多年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搞法。
不过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说进度配合问题,一个堡台下应插三百二十支倒刺,这些倒刺不但要插在堡台下三尺之内,就是堡台基部也要插,但是正在修堡的这一个工作组正在忙上忙下的时候,另一个负责布置倒刺的工作组冲过来,要布置倒刺,这当然会让两组人扯皮,搞建设的这一组人不想让对方来碍事,而布置倒刺的这一组人想快一点做完领了口粮归家,于是发生扯皮的事情不少,还有劳动量的布置不均匀问题,几个城门的进出涌挤问题,这都是摆在张帆面前要解决的事情。
耿如纪看着一边热火朝天的场景,张着嘴,对张帆作了个揖,道:“张先生,你真是了不起,这种法子也想得出来,你要受本官一拜,换了本官来布置,只怕一个月也完成不了这样的壮举。”
在众人面前,许多堡台如雨后春笋一般长出来,许多深坑被挖出来,来往的人快捷而灵活的忙碌,要不了数天,泰安的城防只怕要超过历城了。
张帆跳了起来,跳到了一边,笑道:“耿大人,你莫要折我的寿,你是个真有德行的官儿,我担不起,这个法子也不算啥,我看得多了。”
武传玉脸露通红,道:“师伯,以前我只知道你武功了得,想不到你做这个事情也这么了得,师伯,这种本事,你是在哪里学来的。”张帆摸了自己没有胡子的下巴笑道:“一个叫马克思的贤人教我的,他是西边的贤人,他教我一门叫生产力学的学问,他说生产力的发展是伴随分工的细化,我学得也不好,要不然现在也不至于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一边的耿如纪脸露通红,上前问道:“这位马克思前辈在那里,这样的人,可以做一国之相,还请张先生为本官引见,本官要举荐这位大贤。”张帆笑着摆手道:“他还没有生出来。”众人脸上都露出不解的神色,张帆忙笑道:“我说他已经死了,现在投了胎,还没有生出来。”众将官都是粗人,闻言大笑,也没有人当个真。
耿如纪又道:“张先生,你刚才说的生产力是个什么东西?”张帆道:“生产力学说,我打个比方,现在大周朝是农业社会,一年只能生产一千万石粮食,我们用金子来折换,假设一百石粮食折金一两,就说大周朝一天的生产力水平差是十万两金子,生产力学说,就是如何提升每一年整个社会的生产的—金子”
一群武官听到一堆名官,少有人听明白,张家玉笑道:“我们要金子干什么,又不能吃。”张帆道:“我是打个比方,用金子做一般等价物,这里的金子是社会财富的意思。”一边的耿如纪却道:“依张先生所言,生产的东西,总是会被消耗一部分,所有人总得吃饭。”张帆笑道:“耿大人真是聪明,生产力学就是让整个大周朝每年产更多的粮食,更多的锦布,更多更多的东西,让每个老百娃,都可以丰衣足食。”耿如纪听后,眼便发直,上前拉住张帆,叫道:“请张先生收我为徒,教我此法。”张帆笑道:“我即使教了你,你也搞不明白,因为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这问学问涉及的东西可多了,从政权到产业到整个社会,耿大人,你可知道,教我这问学位的贤人他一生做了什么,你要是知道了,肯定不会再学这问学问。”耿如纪道:“请张先生明言,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本官怎么不学。”张帆叹道:“他一生都在造反—嗯,相当于在造反。”耿如纪一听,当即脸色一变,退了两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