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一种无法名状的悲愁。 再加上陈默的诗词朗诵功底堪比央视电视台的主持人,能够将整篇诗词内含有的那股凄切悲伤读出来,真挚又不显得矫情,格外的缠绵悱恻。 陈默朗诵完之后,一指林亦秋:“老师,我说这首诗完爆你,你可承认?” 开玩笑! 徐志摩的诗,难不成连你一个因为高考抒发的一些小感想而作的诗还不如? 说完爆,都算是客气的了! 确切的说,应该是秒你秒的渣渣都不剩了! 在徐志摩的面前,你一个区区的大学教授算什么? 林亦秋听的都差点膝盖一软,跪在地上了。 尼玛! 这……这特么太不科学了啊! 他怎么连这种级别的现代诗都能做得出来? 身为江北诗词协会的会长,林亦秋自然能听出这首诗的高深之处。 在陈默的笔下秋雨已不再是一个凄凉的音符,而是一个充满了脉脉温情的小家碧玉。 “她”的心中满是离别的惆怅和思念的哀怨,而这一切又是那样的徒劳和无奈,读来令人倍增伤感. 在语言上这首诗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手法,把一滴秋雨和一片落叶联系在一起。 无情的秋雨和一片注定要凋落的黄叶在片刻的窃窃私语后一起“跟着秋水流去”,只留下记忆中的“一涡半转”,这种“无言的结局”实在是既缠绵又悲壮. 这么高深的表述手法,真的是一个学生能达到的水平吗? 为什么我在这首诗里…… 听出了浓浓的徐志摩的味道? 这也太可怕了吧! 一个学生居然能模仿出徐志摩的风格! 而且还模仿的跟他本人写的似的,让人难以分辨?! 林亦秋三番五次挣扎着想不认输。 但是理智告诉她,要是她再不认输,那就真的成一个笑话了。 林亦秋如丧考妣。 哭丧个脸,摆摆手道:“你赢了,这首诗,我真的可能是穷尽一生都达不到这种水准。” “卧槽!” “林老师认输了!” “默哥太几把牛逼了!” “这……这特么大学专业课都不需要上了!” “妈蛋,简直太爽了!汇编语言简直跟天书一样,我学了好几次了,根本看不懂!” “吊炸天啊!连秒两个教授!” “这简直跟小说里的情节一样。” “比小说男主角还要吊好伐!你见哪个小说男主角,一上大学就秒教授的?” …… …… 学生分都热血沸腾了。 兴奋激动的对着陈默和林亦秋议论了起来。 就好像在跟林亦秋对战的,是他们一样。 陈默也非常能理解这些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