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舟山(六)-《永历四年》


    第(2/3)页

    言罢,苏兆人拔出宝剑,双手握剑横于脖颈之上,使劲了全身的气力,将宝剑一横,在喷涌出了一腔热血后,倒在了地上,再没有了生息。

    “先生他日必死国事,兆人当为先驱。”

    苏兆人已死,曾经的誓言却仿佛依旧在张肯堂的耳边,他强行抑制着已在眼眶中打转的热泪,唤来跟随多年的老仆,行至苏兆人的尸身前,一杯水酒撒于地上。

    “寅堂,稍等老夫片刻。”

    回到石桌前,张肯堂奋笔疾书,写下了《绝命诗》后,从容自缢于亭下。

    虚名廿载误尘寰,晚节空愁学圃间。

    难赋归来如靖节,聊歌正气续文山。

    君恩未报徒长恨,臣道无亏在克艰。

    留与千秋青史笔,衣冠二字莫轻删。

    雪交亭在张肯堂邸中,为其所筑。亭左侧植梅树,右侧植梨树,枝叶相交。每年春初,繁花竞放,两头相接,花白如雪,故名“雪交”,乃是他平日读书游憩之所。张肯堂尝与人言:雪交亭当为其异日尽节之地,至是如其所言。

    ………………

    与此同时,兵科给事中董志宁端坐于官厅之中。

    多年前,他与王家勤、张梦锡、华夏、毛聚奎、陆宇鼎等人联络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在宁波起兵反清,被时人称之为“宁波六狂生”

    多年前,他与王家勤、华夏、屠献宸、杨文琦、杨文瓒、董德钦等人密谋联络王翊与黄斌卿,一举光复宁波,后黄斌卿约期不至,又为谢三宾出卖,史称“五君子翻墙之役”

    多年前,他任职兵科给事中,与王翊、冯京第等人交好,时常联络内地义军,试图光复浙江……

    可是到了后来,王家勤、华夏、屠献宸、杨文琦、杨文瓒、董德钦等人因翻墙事泄被执而死;冯京第去年被捕,不屈而亡;张梦锡参加四明湖之战,没于阵中;而王翊亦是在四明湖之战中力尽被俘,前几日也传来了他在定海殉国的消息。

    当年的好友同志大多已经就义,此刻舟山城破,他也断无偷生之理!

    拔出了宝剑,董志宁仰天长啸,奋而在颈上划过一道血痕,随故友们而去……

    ………………

    舟山城北,一片属于卫所士兵的住宅区内。

    此间,刘世勋、马泰等将校尽皆战死,就连战兵和义勇们也死伤殆尽。张名振之弟张名扬与李锡贡带领着最后的几百人利用这块道路狭窄地形做着最后的努力。

    杀入这片街道的清军在付出了少量的伤亡后便迅速的退了出去,只是派人将这个地段进行了粗略的包围。眼下舟山城已破,到处都是可以劫掠的地方,清军自然也不愿意在这片穷鬼住的地方与明军死战,毕竟能够坚持到现在的都是报着必死之心的,谁也不想死在胜利的前一秒不是。

    清军已退,精疲力竭的李锡贡坐倒在地,手捂腹部的伤口,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还能撑下去吗?”

    听到了张名扬关切的话语,李锡贡立刻点了点头,只是再没有什么力气继续说些什么了。

    此刻,整个舟山城中喊杀声已经极少了,尽皆是清军的狂笑和百姓的怒骂。张名扬和李锡贡手下还有最后的几百人,可几乎都是些民夫,利用此地的地形坚守尚可以支撑片刻,若是冲杀出去,只怕刹那间就会被清军杀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