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把那幅简笔画收好,跟四个惊魂未定的宇航员挥手告别,便离开空间站,开始重建月球的工作。 重建月球不是搞个一样大的陨石过来往那一放就行,而是一项很科学的细致工作。 先,我需要重新测定几个数值,名称都比较拗口,每个字我都认识,加在一起完全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幸好我也不需要理解,人家连计算公式一起传过来了,我只需要按说明采集信息,然后套进公式就可以。 当然了,我连套公式计算也不太会,不过咱有研究中心做后援,这个步骤也不成问题。 我把全部说明都传给研究中心一份儿,让他们做好帮我计算的准备,结果研究中心那边一看到公式和说明,就激动得不要不要的,连忙问我他们过后可不可以使用这些公式做其他研究,我大度的慷自适应沉眠者之慨,表示随便用,不收版权费。 按照说明,我绕着地球外围转了三圈,分三个不同距离,在不同的点采集信息。 做这活的时候,我也没光干这一样事儿,算计着到了港岛上空的时候,就在天空中放一把焰火,虚拟小太阳,用爆裂焰息做的,扔出去打爆了,一家伙爆得满天都是火焰,能烧红小半个天空,再在里面画上几笔,第一圈的时候画上颗爱心,第二圈的时候画两颗爱心,第三个圈的时候咱不画爱心了,画个大大的笑脸! 三圈转下来,数据采集完成,研究中心那边计算出结果,就确定了新月球的切入位置、体积、质量和屏蔽信息所需设计的法阵面积、折射率、交换率,等等各项结果。 有这些计算结果,研究中心给我建了个模型,剩下的活就只能我自己做了。 先,我得找一个跟数据要求差不多大的行星。 注意,必须得是行星,不能是陨石,陨石是实心的,没有内核,无法做内部改造。 太阳系里面倒还剩几颗行星,不过自适应沉眠者警告我太阳系的引力平衡已经到了危险边缘,绝对不能再动太阳系内的行星了,而且就算是从太阳系外弄颗来,也不能拖着飞过来,必须直接到位。 这要求未免太高了,虽然我能做到远距离投射,也能带点东西一起投射,但带一个星球投射却是从来没有试过。 我就问自适应沉眠者:“你当初也是这么带着星球一下过来的?你用的什么法门?一定很稳妥吧,教教我吧。帮人帮到底嘛。你别不吱声装没收到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