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光明正大的听-《文科大唐》


    第(2/3)页

      “韩语,不对,是古韩语。”时不凡突然惊讶想道。

      时不凡精通多门外语,他听得懂这两个女人用的是韩语来谈论事情,他正好懂得韩语。当然,和汉语一样,古代的汉语和后世的汉语其实是不太一样的,有很多语言语音方面有了一些变种。当然对于时不凡这个会多门语言的人来说适应并不困难。他跟突厥人用土库曼语来交流,其实也是一种用后世的土库曼语言和古代的突厥语是不太一样的,不过古代突厥人虽然不能够百分之百明白,可是明白百分之七十还是可以的,至少大意不会错。

      当然,时不凡听古代突厥人的突厥语也是如此,虽然不太明白全部,可是明白七成还是勉强可以的,大意也都不会错。现在他居然听到了古韩语,在场别的人都听不懂古韩语,可是时不凡却听得懂。那两个女人明显在这里交谈,她们认为别人都听不懂他们的语言,自然可以无所顾忌的交谈。可是他们却并不清楚,这个周围却恰好有一个穿越者懂得韩语。

      “如果我所记忆不差,那这个时代的朝鲜半岛,应该是分成三国的,在朝鲜史里面被称之为前三国时代。朝鲜半岛最开始是由汉朝时期的中国东北还有朝鲜半岛所存在的几个小国,不过这几个小国都不成气候,很快都被灭亡了。北方高句丽人开始崛起,而南方的马韩、辰韩、弁韩组成的民族联盟,不过并非是统一的国家,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时不凡回忆自己所学到的朝鲜半岛的历史,这个当年韩国初期由“三韩”来作为一个松散的联盟,其实这个是当时的一种从血统逐步进化到了文化民族的趋势。中国上古神话里面的炎黄二帝联盟,最后统一组成了一个部落联盟成为华夏,这样也就是后来华夏的由来。最早的华夏民族其实是一个若干个氏族部落的联盟而成,从血统民族逐步成了文化意识等等组成同一个意识.形态的联盟,这个也就是华夏族的由来了。

      韩国同样是经历了这个过程,三韩其实也就是这个过程了,类似于当年炎黄二帝的联盟,不过是比起汉人晚了很多年而已。直到后来百济和新罗逐步统一了三韩地区,而“三韩”从此和“华夏”一样,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不过却还是时刻影响着这个民族,比如说后来的韩国,也就是起源于“三韩故地”的意思,就好比中国人说华人地一样。“韩”成了这个民族的另一个借代的代名词。

      不过现在,朝鲜半岛还是处于前三国时期,新罗、百济、高句丽并没有得到统一。不过百济新罗高句丽其实是属于三个不同起源的民族,只是他们在后来统一之后才逐步再次融合了。

      按照原先历史,这个最后统一朝鲜三国的是新罗。这个新罗也就是后世韩国人的祖先,韩语起源于新罗语,这个是几乎肯定的了。当然,所谓的那个朝鲜前三国时代,其实也就是后世的很多朝鲜史学家,再加上一些中国脑抽的史学家给炮制出来的。

      之所以会有些人把高句丽当做了个高丽,其实是后来的王氏高丽同样是高丽,接着他们来到了宋朝给中国朝贡的事实自称高丽。不过由于高丽和高句丽只是差了一个字,宋朝一些脑子进水的礼仪官员不懂的当年的历史,或者说是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那些国家的历史,也就想当然的把高丽当做了高句丽的民族继承。至于后来王氏高丽为了增加一些“历史”,就干脆把这个当年的高句丽同样算在“三国”里面,算是朝鲜族的前身。

      这种玩法真的是让时不凡感觉好笑,这个就好比中国明明是“炎黄子孙”,可是却硬是把“蚩尤”给加入了进来,好像是蚩尤也是能够和炎黄同等地位了。虽然蚩尤一部分部众也都融入了炎黄联盟里面,可是那顶多是“俘虏”而已,并不能够和炎黄同等地位的。不过高丽人可是为了增加历史权威,居然把起源于辽东的高句丽也都算在内,这样绝对是乱认祖宗了。这种乱认祖宗的行为,是有历史来源的,后世的韩国人不过是“旧病复发”而已。

      “新罗人统一三国,那其实是跟着大唐合作之后才能统一的三国。后来唐高宗李治是如何灭了这个高句丽的?唐高宗李治所采用的办法,现在我也可以用用。这个方法比当隋炀帝和李世民的手段高明了不少,不过却同样是吃一堑长一智,这才想起了这种古老的外交艺术。通过远交近攻的手段来灭了高句丽。”

      时不凡大概清楚唐朝人的手段,这个唐朝经历了隋朝三征高句丽失败,再加上李世民同样东征高句丽失败,这样整个大唐都知道这个高句丽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不过同样因为失败,这样让大唐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终于明白有些事情不能够霸王硬上弓硬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