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强壮大唐人-《文科大唐》


    第(3/3)页

    “老刘啊,这个世界上什么钱都可以省,可是有两种钱绝对不能够吝啬。一种是医疗,也包括提高百姓身体健康素质,这种钱不能省。而另一个也就是教书育人,这个钱也不能省。什么地方节省,也别再这两个地方节省,不但不能够节省,反而还要努力砸钱下去。”

    “身体健康和强壮是我们人类种族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根基。而教书育人不能节省,同样是代表了我们汉人文明的延续。如果文明都没有了,那我们和野兽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但要让百姓能够看病,还要让我大唐人口能够强壮,不然一个个病秧子一样,那有什么意思呢?只有身体强壮,那才是一切的根基。不然一个个病秧子,那最后一切白搭了。”

    不过刘仁轨还是说:“这个事情为什么不由您来启奏皇上,让皇上来同意呢?”

    “呵呵,我不希望把这个医疗互助,让官府有太多过分的牵扯,这样我认为不太好。所以我们京畿各县的官员们自己商讨一下就行了,过段时间我们京畿各县的地方官有不少县令会被外调去担任州刺史,到时候我们统一一下想法,各自在各自的地方执行也就行了,我不希望打上太多中央朝廷的痕迹。甚至,资金也是存入大唐钱庄联合会去,而不是存在官府那里。”时不凡含糊的回答。

    刘仁轨还是感觉有些奇怪,刘仁轨感觉时不凡好像并不信任朝廷。不过时不凡一方面是朝廷的六品高官,可是另一方面却同样对于朝廷充满了提防。刘仁轨真的不知道时不凡为什么会对于朝廷充满了提防,这个太奇怪了。

    而刘仁轨其实并不知道,时不凡对于古代时期的官府非常的不信任。如果说后世的人对于官府已经够不信任了,可是时不凡对于古代的官府,那简直是不信任到了顶峰。后世那么多媒体各种渠道的监督,都难免有一大群人弄出一地鸡毛的烂事。

    可是古代,那些所谓的监督,那根本是薄如纸的。甚至古代的官场监督,完全是依赖于“体制内”的监督。可是各种御史的设立的依据并非是为了百姓和法治,反而是为了维护皇权的专.制。古代的监察体系设立都是走了歪路的,并非是为了百姓服务,而是为了皇权服务的,时不凡能信任吗?

    时不凡最担心的也就是古代官僚在这个社会保障面前沾染了太多的印记,这样他们很可能会把这些资金挪用甚至贪污。这个也是时不凡不支持甚至非常抗拒官府直接管理这笔资金的原因,到时候恐怕挪用起来真的是毫无顾忌的。

    虽然李世民是一个明君,时不凡不会怀疑。可是明君不过是数十年的寿命,他能够保证以后吗?所以时不凡也许能够信任李世民的个人人品,可是信任不过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政客的节操。在古代,挪用民生资金来给皇帝贵族享乐,那是合理合法的,好像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李世民也都曾经为了给官员发放福利,给百姓放高利贷。所以李世民作为一个政治家那方面的节操,时不凡也信不过。

    所以时不凡不打算请示李世民,直接自己自作主张,和这些京畿地带的县官们进行自行商讨,到时候各自执行行了,不要打上太多中央官府的印记,尽量避免太高层次官府的印记。至少在没有能够太多通信能力的时候,这种地方化的医疗互助,反而有助于地方监督。尤其是地方化的,这样属于地方“本位主义”,他们地方官员或者是当地势力反而会抗拒中央随便挪用。如果一旦让中央朝廷直接管理,那这样中央一声令下挪用起来那真的不用太简单。

    在这方面,不如利用一下地方的“本位主义”,让他们主动去维护自己地方的利益,反而未必不是一个好事。(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m.aiquxs.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