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以点带面-《文科大唐》
第(3/3)页
“皇上,这样让他们去各州担任州刺史,可以让他们在这里带动百姓去改变。甚至可以以一个州郡带动周围的州郡,以点带面,最后让我整个大唐都可以跟着改变。”时不凡说。
时不凡的计划很简单,其实也就是把这些依靠时不凡的新政的人安排出去,这样让他们分散到这地方州刺史的位置。这样他们会形成一个个节点,这些节点将会像是一张大网,开始冲着周围扩散网络。他们都是时不凡的新政的受益者,他们对于时不凡的政策非常的信任,如果以后时不凡提出了什么新政策,他们绝对是第一个拥护的。一旦有了这些“模范”,那周围的州郡县城也都会跟着有样学样,最后带动了全国都是如此。
这个也就是以点带面的作用,把那些人安排到执行层上面。这样以后时不凡和他们也都形成了一个个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作为地方实力派在地方支持时不凡,而时不凡提出了政策,他们是最拥护的人,这样双方互相支持,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虽然时不凡没有提出什么新政改革的说法,他也都不会主动说什么新政和改革,他知道公开的说改革,那最后很容易被人抨击。不过这种不公开的改革,那这样自然可以慢慢的润物细无声的改变。甚至,很容易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集团,这样有了新的利益集团在背后支持,改革也都不会人亡政息。而一旦温水煮青蛙的逐步改革了之后,那一旦形成了天下涛涛大势,那哪怕想要有一些旧的既得利益者想要改变,那他也都挡不住涛涛的历史浪潮的推动。
在这个历史大潮之下,那任何想要阻挡的人,都是要被冲垮。时不凡不会主动说什么改革,因为他知道凡是大声说改革的改革,最后往往要失败。可是暗中慢慢改,那才是真正的高明。不但可以避免刺激那些既得利益者,也都可以培植新的利益集团,这样对于接下来是有着无比巨大的好处的。至于指望皇帝支持改革,这样时不凡才不信呢!因为每一个皇帝,其实都是腐朽利益集团里面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所以也许一时之间脑子发热会支持改革,可是一旦他们冷静了下来,他们会发现自己能够坐稳皇位,那都是靠着那些腐朽的集团来支持的。
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任何皇帝都会反对改革了。任何政府都是这样,不把他们逼迫到了极致,他们是不会选择改变的。这个人类历史,可以说是逼出来的,不是什么主动推动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在历史长河里面改变,更无法改变历史大势。所以时不凡要做的也就是培植新的利益共同体,这样让大家知道这个时不凡的政策是好的,能给他们带来财富,带来官职,甚至带来更多利益,他们才会支持。不然光靠时不凡,两片嘴巴一碰,就指望李世民支持?这个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哪怕在英明,也都很难扛得住庞大的压力。说到底,李世民只是一个人,李世民这个皇帝,不过是一个利益群体的代言人。他也许能够一定程度改变,可是却绝对不会彻底背道而驰。
时不凡不会把希望寄托于李世民身上,因为他对于每一个政客的节操都是表示深刻怀疑的。也许他个人品德不错,可是作为政客是身不由己的。哪怕时不凡现在也是身不由己的,因为他自从卷入了玄武门里面,那这样他也都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上了。
这个历史长河里面,有几个人是能够自由的?当年唐朝奸臣李林甫的儿子也都劝说李林甫不要如此,可是李林甫却回答,他没有办法选择,因为他背后不是一个人了。任何人,不管是忠臣奸臣,都是身不由己的。这个不会因为你所学的是儒家还是墨家甚至是哪一家,不管是文科理科,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都不会真正的影响到政治家的决定,最后还是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阶级或者是利益集团的利益。
“皇上,既然这样,那臣认为这次只是一次特殊,不能作为长期的例子。凡是县令想要直接提升为州刺史,首先必须是京县的县令,并且是要获得上上等的考绩才有资格。”房玄龄说道。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