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通存通兑-《文科大唐》
第(2/3)页
时不凡非常清楚为什么很多改革,最后都是失败了?因为虽然中央下令,可是地方的官员不执行,甚至故意曲解,这样他们肯定是要出问题的。所以时不凡清楚在管理学上面,决策和执行,是两个一样重要的东西。有决策没有执行,那必然也会害死人的,所以并不存在谁高谁低。一个集体执行力不行,那必然会让他们所有要的决策都付之东流。王安石的变法,范仲淹变法,到张居正变法,他们都难以延续,争取是也就是执行层没有抓好,都会造成人亡政息。
甚至是好政策到了地方,都被那些地方关于给弄歪了,这样后果不堪设想。好政策成为了害民的苛政,那绝对不在少数,甚至很多多是这样。所以如果让低昂官员来保管,那这样不是在自己作死吗?让地方官吏来保管,那不但无法起到该有的作用,反而说不定会加重百姓负担,让百姓更惨。
李世民显然意识到了地方官员在这方面是不可靠的,所以主动问:“你的秦氏钱庄,能扩充的这么大吗?”
“皇上,秦氏钱庄当然不可能扩充这么大,我们是组成了一个钱庄联合会。钱庄联合会是一个协调各家钱庄之间的利益,而将来还会各自一起协调发展,不至于出现恶性竞争。甚至在即加入我们钱联之后,我们可以通存通兑,然后争取为百姓和朝廷更好的服务。”
“对于朝廷也是有好处的,如果过去朝廷要拨款,自然要长途运输铜钱。可是这个运输非常昂贵,动辄数百上千人。可是有了这个全国通存通兑的钱庄,那也就简单多了。只要朝廷拨款不是惊人的巨大,那可以存入京城任何一家加入了这个钱联的钱庄。然后凭着他给的信物,派出一员干将直接轻车简从的快速过去,这样到了当地的钱庄就可以随时取出来。这样不但一个人运输快速了很多,也都更安全。轻车简从,有谁会知道他身上有这么一个信物。甚至我们在信物上面内部划分了很多防伪保密,更可以保证财富的安全。这样不但避免了动辄数百上千人的输送费用,而且拨款速度快了很多倍啊!”
“只要朝廷想要救灾,不用从长安拨款,直接让人带着信物快马过去,当地的钱庄可以马上进行取款就地解决赈灾物资购买。”
李世民听了这话,马上举一反三的说:“你的意思是,如果朝廷以后发放边疆地区的军饷,那不用从朝廷拨款了,直接存入长安的分号,然后着一员干将快马去当地,直接从当地取出钱财,立马发放军费?”
“对!”时不凡说。
唐朝时期虽然绝大部分士兵实行府兵制,没有军饷,可是却有一部分军队是有长期的“补贴”的。这部分军队也就是北门屯军,还有边疆的军队。边疆的军队是长期服役的,不但免税,甚至有不少的补贴。
可是过去都补贴,也都是由当地将领发放,这样很容易造成当地将领影响力过大的。古代的士兵没有什么民族大义,没有什么忠君爱国,他们是有奶便是娘的。当实行府兵制,皇帝给他们发放了土地,他们自然忠诚于皇帝。可是当均田制崩溃,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府兵制跟着崩溃之后,他们实行了募兵制,这样他们随时会背叛皇帝了。因为那些钱财都是当地将领发给他们的,而朝廷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先送给当地将领,然后由将领发放军饷。这样会让当地的士兵误以为发放军饷的是将领,而对于朝廷的感情很淡。
“皇上,这样可以加强朝廷中央在边疆士兵心中的地位,让他们知道是朝廷直接发放军饷给他们的。皇上可以派出少部分文官,然后派出一些悍卒去保护文官,这样到了当地直接去取出钱财,直接发放军饷。这样让那些士兵知道是朝廷中央在养活他们的,而不是将领。这样朝廷中央直接把军饷发放到士兵手里面,甚至可以接下来让士兵存入钱庄联合会的账户里。因为士兵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同时使用钱财,这样替他们存着,等于是避免了他们随便花费来浪费。”
“而这些钱也都可以一定程度的回流到朝廷手里面,因为这些士兵不会随时消费,朝廷等于是把这些钱从一个仓库挪到了另一个仓库里面。如果直接发放军饷,那等是朝廷绝对损失了这些财富。可是如果存在钱庄,朝廷可以经常的跟钱庄进行短期拆借,甚至我们可以免除短期拆借的利息。这样朝廷用钱的时候更灵活,不至于在必要的时候无法拿出钱财来稳定人心!”时不凡说。
李世民更是眼前一亮,这个更是好办法。因为往往一个政权的崩溃,是从财政崩溃开始的。只要从历史看看,绝大部分国家的灭亡都是从财政崩溃开始。东汉末年,中央没有足够的财力组织军队去镇压黄巾起义,最后不得不授权豪强自己组建军队镇压,这样开启了地方实力派拥兵自重的开始,最后就汉朝灭亡。别看钱这个东西对于一个政权好像并不是主要的,太多人都是看到了维持政权的根本是军队,可是军队却要钱来维持。
只有有了财富,才能够让国家不至于崩溃。太多政权都是关键时候拿不出钱,这样才造成了崩溃的。这种例子太多,明朝,清朝,民国初期,都是如此,没有钱不行啊!可是把财富发放给了士兵,那士兵等于是朝廷净损失。如果士兵拿到了钱,统一的存到了钱庄,那朝廷随时可以从钱庄里面进行暂时拆借。因为士兵不可能全部同时进行领取这些军饷,这样也就有了足够的活动腾挪空间,有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