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宁为循吏,不为清官-《文科大唐》


    第(2/3)页

    “皇上,臣以为我大唐要的是循吏,而非清官啊!”时不凡再次对李世民说道。

    时不凡对于清官确实真的看不起,尤其是古代那种“清官”。古代的清官一般都是名声很好,清廉之人。可是对于时不凡来说,这种清官其实都不是好官。事实上只要做到不该拿的不拿,该拿的可以拿,并且努力做事,那也就是好官了。不需要你故意显摆自己什么清廉,故意显摆自己什么贫穷。

    那些故意显摆自己贫穷的官员,并不一定是好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形容好官的标准居然是清廉,那也只是清廉而已。可是那些做实事的官员,如果不“贫穷”,那也不能够称之为好官。名声好的人才是清官,可是往往这帮古代的清官就是不能做事,不知道为百姓谋福,反而在那里为了名声叽叽歪歪,反而在阻止别的官员做实事。

    清官一旦害人起来,甚至比贪官还可怕,因为清官的“三观”是扭曲的。著名的大清官海瑞,为了所谓的“家族名声”,让自己那个从男仆手里面接过的饼的女儿活生生饿死。为了自己的“名声”,不惜让逼迫自己女儿饿死。对于这种冷血的官员,是不是好官,时不凡才不信呢!对于自己女儿都如此冷血,一旦让他真正的掌握了实权,他能够让说不定比贪官更可怕。

    清官害人起来是更可怕的,因为清官他们认为自己作恶其实是在做善事。哪怕海瑞自己也都认为自己饿死自己的女儿是做好事,可想而知清官一旦作恶起来更没有底线。因为他们眼里面善恶已经不分了,打着做好事的旗号在残害百姓,甚至比起贪官更可怕。清末时期的小说老残游记也就是在揭露这种清官,一旦清官作恶,按往往比贪官更可怕,清官更误国!

    “皇上,像是陈康这种拿着百姓民脂民膏却不思考如何为朝廷尽忠,如何为百姓谋福之人,难道不应该清理出我大唐朝廷吗?曾几何时,当年秦汉之时,看重的官吏乃是能诚恳做事,能努力为百姓谋福的循吏,何曾是这种拿着朝廷俸禄却不做事的所谓清官?所以,臣宁可为循吏,也不为清官。”时不凡说道。

    陈康看着时不凡,简直是怒气冲冲,因为他看出来了,时不凡真的是在瞧不起他,是从骨子里面瞧不起他。因为时不凡的“三观”和这个时代的官员的“三观”完全是不一样。这个时代的官员还是有很多当年魏晋南北朝时候的遗风,重视清谈,不重视做实事。以位高清闲为荣,可是以努力埋头苦干为耻。

    要知道在后世,甚至在秦汉时期,都是以努力埋头苦干的“循吏”为荣,可是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官员的价值观变了,居然变成了鄙视那些勤恳做事的官员,反而称呼他们为“浊官”,是地位低贱的官员。

    “怪不得魏晋南北朝是面对胡人怂逼城这样,做实事的官员被看不起,那些吃人饭不干人事的家伙一个个却因此为荣。这种变态的官员价值观,国家能不衰落才怪了?果然是清谈误国的典范,这帮御史果然是疯狗,别人做事时候不但不帮忙,反而拖后腿搞叽叽歪歪,做点事情容易吗?”时不凡恼火的想道。

    时不凡最恨的也就是这帮疯狗一般的御史,多少好政策就是毁在了这帮疯狗那里。这个御史看中的不是别的官员是否是贪官污吏,他们更看重那些“政治正确”的事情,抓到了一些事情上纲上线,不把你搞得人亡政息誓不罢休。

    如果不符合他们那些古代陈腐的执政理念,他们也都使劲咬你。这帮御史清官,往往是阻止时代进步的最大阻力。他们有些人是车头车尾的蠢货,不去具体调查,也就拍脑袋的认为新政策一定是坏的,事实上他们看都没有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话在他们这里实行不用的,他们的调查只是听过那些古人的旧书就得出了证据。

    哪怕有些人知道政策是好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也都昧着良心,宁可牺牲百姓的利益,去为自己的升迁搭梯子。这种清官害人起来更可怕,一个个打着冠冕堂皇的借口,好像自己做事是正义的一样。

    好像不把自己家里面弄得穷困无比,就不是一个好官一样。真正的好官是该拿都可以拿,不该拿不拿,然后勤恳做事就是好官了。难道家里面穷困的,也就是一定是好官吗?

    “好了,你们吵闹可以休了!当着朕的面,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时不凡,这次你也确实做的不太合适,你应该跟朝廷请示一下再弄吧。何况你是万年县,万年县是长安的附郭县,说起来你还是长安城百姓的父母官呢!距离朝廷这么近,你也不知道请示一下就乱来,这样合适吗?”李世民问道。

    时不凡赶紧回答:“臣疏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