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政治前途-《文科大唐》


    第(3/3)页

    时不凡推测这个温彦博目前处境尴尬,他曾经是罗艺的人,跟着罗艺一起反隋。可是后来罗艺投靠大唐,他也都跟着。温彦博来到了中央任职,后来曾经被突厥俘虏。现在和突厥签署了和平协议,突厥人放了他。温彦博回来之后,罗艺却开始谋反,这样温彦博的出境尴尬了。他曾经为罗艺效力的事情可以一个“黑历史”,要被人作为审视的。

    这个时候李世民居然任命温彦博为吏部侍郎这样重要的职位,确实值得玩味。也许李世民目前是并不太彻底信任杜如晦,可却没有人作为把关。李世民目前还是无法离开杜如晦,需要杜如晦在大事方面把关。可是他也都担心杜如晦权力太大,同时掌握了文武两个部门,这样谁放心啊?这个温彦博也许也就是被派去负责具体事务的“常务副”,杜如晦也许只是会在重要人士岗位上进行决策,可是对于普通人事调整,也都是交给了这个温彦博了。

    温彦博处境尴尬,也许正好是一个比较公正的人,不会特别偏袒哪一方。如果让那些江南士族的人来的任职吏部,那说不定江南士族也都会崛起。可是让房玄龄和杜如晦身后的山东士族和关陇集团,也不太合适。

    李唐一直是在消除关陇集团的影响力,自然不可能让关陇集团出身的人和杜如晦一起掌握吏部,这样恐怕失去平衡了。温彦博,也许是目前最合适的人,因为他无法偏袒哪一方。

    “看来,负责调整我职位的,也就是这个温彦博了。接下来,要好好准备一下,看看他打算给我安排什么位置。找一个时间,和他搭上线,这样才有利于我接下来的发展。千万别把我给外放出去了,这样可真的是麻烦了。如果一旦外放,想要回来可不容易。”时不凡想道。

    唐朝初期的官员一旦外放,那恐怕很难有好的前途了。在唐朝初期时候的官员都是以中央官员为尊,往往宰相都是中央部门内部提拔,几乎不会从外面调任。所以一旦被外放,那前途堪忧。这种情况只有到了后来唐中时期张九龄提出了“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建议之后,才得到了改善。

    可是,适者生存,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那自然要适应这个时代的规则。作为政治家,不就是要首先适应规则,然后才能够利用规则践踏规则吗?目前时不凡自然不希望被外放,这样对于他没有好处,那个是在自找麻烦的。一旦外放,那政治前途堪忧,这样对于未来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有很多坏处。尤其是古代消息沟通不畅,这个也是古代君王猜忌外面的将领的缘故。

    所以,时不凡不希望外放,一旦离开了政治中心,那损失可是很大的。

    就在时不凡思考怎么和这个温彦博建立联系的时候,秦嘉瑞突然跑了进来,然后说:“我有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