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做钱的生意(下)-《文科大唐》


    第(2/3)页

    时不凡接下来给秦嘉瑞讲解了一下后世银行金融业的情况,尤其是秦嘉瑞听到了银行可以吸收别人的存款来进行放款。甚至银行可以给那些存款者一些利息,不过利息比较低罢了。而另一方面却给那些需要贷款的人放款,这样利息却更高了不少。所以中间的利息差也就是银行用来牟利的重要手段,这也可以获得很多的收入了。而这个完全是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这样简直是太厉害了。这样的手段,简直是厉害到家了。

    秦嘉瑞最担心的也就是自己目前的资金少,并且用来放款利息才不过百分之十五而已,这样利息并不高,她不愿意去做。所以有这个闲工夫不如去别的收益高的行业,这样才是最好的办法。不过目前听到了时不凡利用这个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这样才是最好的。

    “我这个钱庄银行什么的,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大唐的财富太过于集中在那些士族和官员手里面,普通百姓没有钱,而逐步积累需要很多时间。需要钱的人没有钱,可是士族和官员是如何存放这些财富的?士族和官员把这些财富都放到了仓库里面,然后让铜钱都生锈了,甚至是让串铜钱的绳子都腐朽了,这样他们放在仓库这个钱有什么用啊?当年文景之治,听说也就是这个情况,国库里面的钱都生锈了,绳子都腐朽烂了。”

    秦嘉瑞马上问:“这个不是很好吗?证明富裕啊!”

    “这个,我倒是认为未必。真正聪明的朝廷不是看怎么省钱和怎么存钱,而是要看他们会不会花钱,花钱有没有花费到重点。如果光是把钱存起来,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未必有好处。”时不凡解释说。

    时不凡当年看文景之治那里,说铜钱都生锈了,串铜钱的绳子都腐朽了,结果由此证明了国家的富裕。可是时不凡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当他去学习经济学之后,他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钱这个玩意说到底也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和废纸,从宏观经济来说如果大家都不消费,都不进行花费,那最后反而这些钱等于是得不到流通。一旦货币无法得到流通,那商品交易肯定是收到了严重的阻碍。商品一旦无法交易,无法能够有效的通过这个货币作为媒介流通交易,那这样对于商品交易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

    所以当年文景之治时候那么多钱被存在了仓库里面生锈,这样让时不凡非常无语。只是存钱而不花钱,这样说到底对于百姓和国家也都不是好处。真正一个合格的执政官员,要考虑的不但是省钱,而是要会花钱。也许,对于一个官员会花钱比会省钱更重要。会花钱,到时候这些钱还会通过刺激经济然后产生了更多的税收之后更多的收回来。

    而这个会花钱,并非是铺张浪费,而是把钱花费了重点上面,能刺激经济和促进商品交易产生了更多的税收,促进了发展和生产力,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花钱”,而非那些铺张浪费随便花费大兴土木。在时不凡这个宏观经济学家眼里,会花钱的执政者反而比会省钱的执政者更难得,也都更重要。

    “我们是把那些士族他们的财富集中起来再次以借款的方式给百姓,然后百姓可以大量购买农具。百姓购买了农具之后,可以进一步都让铁匠收了收益,而铁匠有了收益之后需要大量的钢铁。一旦百姓需要了大量的农具,这样必然会通过铁匠购买,铁匠大量购买了钢铁,而朝廷的税收必然会增加。因为如此,我大唐钢铁产量必然会根据需要再次扩大。这也是增加了我大唐钢铁产量潜力,以后对于我大唐战争的潜力有了巨大的帮助。”

    时不凡一条条的给这个秦嘉瑞讲解了这个把那些财富分配给了百姓之后,然后百姓根据采购农具,然后各种流程走了下来,然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官府或者还是贷款一方投入了一文钱,到时候在这个流动过程中产的效益足以到达了一百文钱甚至是上千文的经济效益,然后最后给国家带来都是十文钱的回报。这样才是真正会花钱的真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