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超级舰队-《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第(2/3)页
直到25年初,随着“湖”级航母大规模服役,建造工作全面展开之后,甘永兴在处理海军25年的造舰计划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被搁置的项目,接着就让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正式启动了这个项目。而当时,“湖”级航母的性能是得到了承认的,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制造新的航母,只需要保证建造更多的“湖”级航母就行了。因此,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在启动了这一项目之后,也只是委托几个造船厂进行基础研究,而没有给出新航母的性能需求数据。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四个造船厂也都在忙着建造更多的“湖”级航母,也不是很重视这个项目,而且很多参与研制的工程师都认为,海军需要的实际上就只是一种比“湖”级更大,能够携带更多战机,航空作战能力更强的航母,因此按照“湖”级设计,进行同比例放大就行了。显然,这个研制方向是绝对错误的。
随着美国参战,太平洋战场上的血战开始,“湖”级航母在战斗中也迅速的暴露出了很多缺陷与不足,特别是在25年到26之间,连续损失了数艘航母,同时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进攻陷入了僵局的时候,发展更新,更好的航母才真正得到了重视。也就是在26年的时候,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提出了具体的性能要求,“岛”级航母的研制工作才正式展开。
参加竞标的四家船厂都错误的理解了海军的要求,仍然认为只需要同比例放大,让航母多搭载几十架飞机就行了,可当时海军要的绝不是放大版的“湖”级航母,而是一种全新的航母。结果,反而是在战争期间升成了甲级造船厂的高雄船厂提出的方案最为符合海军的要求。这就是“岛”级航母的第一个设计方案,仍然采用直通甲板,满载排水量提高到了48000吨,载机数量仍然只有120架,全面提高了航母的水下防护能力,并且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与装甲主甲板,采用封闭式舰首,并且在机库四周设置隔板,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半封闭式机库。也就是说,这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种设计方案,而其航空作战能力实际上并无实质上的提高。
最符合,并不表示就一定会被采用。实际上,海军对高雄船厂的方案也不满意。结果,三个月后,海军送出了第二份招标书,其中明确提到,必须要借鉴实战中的经验教训,在全面提高了航母的生存能力的同时,必须要全面提高航母的航空作战能力,而且允许船厂采用新技术与新设计,成本控制也放宽了不少。
这份招标书最终确定了“岛”级航母的基本特点,而之前表现优秀的高雄造船厂因为缺乏足够的工程师,而设计航母绝不是设计作战飞机那么简单的事情,没有强大的工程师队伍,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航母。这次胜出的正是帝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江南造船厂。当时,江南造船厂已经意识到,海军很有可能停产“湖”级航母,转为订购新的航母,而新的航母造价更高,那他们的利润也就越多,如果能够获得海军的订单,这对船厂也极为有利。在此情况下,江南造船厂组织起了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艇设计团队,拿出了一套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设计方案,这就是采用了斜角甲板,安装了四部弹射器,采用了半封闭式机库的“岛”级航母的原始设计方案。
当时,很多设计都是闻所未闻的,或者就是海军之前所摒弃的。比如,斜角飞行甲板就是第一次出现,另外,海军之前就曾经放弃过半封闭式机库,认为这会限制载机的数量。而安装四部弹射器,这更是让人觉得有点过头了。不过,事实证明江南造船厂的设计是相当有远见性的,可以说,这些都成为了战后航母的标准设计,因此“岛”级航母也成为了帝国海军航母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承上启下的一种先进航母了。
当然,初始设计仍然需要改进,比如斜角甲板与航母中轴线的夹角,最初只有5度,后来先是扩大到了8度,然后是11度,最后确定13度最为合适。还有四部弹射器的安装方式,舰尾阻拦索的设置位置,这些都改进了不少。而在所有的改进中,最明显的就是升降机的位置与数量。最初的设计中,仍然采用两部升降机,而且都在中轴线上,而且设计的是全封闭式机库(后来才改为半封闭式机库),可是在模型实验中,很快就暴露出设在中轴线上的升降机将严重影响到航母的航空出勤效率,影响了飞行甲板的利用效率。最后,工程师大胆借鉴了美国“埃塞克斯”的经验,将位于后部的升降机移到了航母舰岛的后方,可同时仍然保留了舰岛左侧的前部升降机。可这个设计仍然有问题,这部升降机的位置必然会影响到飞机起飞作业。最后,这部升降机被移动到了航母舰岛的前面。可工程师很快就发现,两部升降机都在右舷的话,那么设在左部斜角甲板上的弹射器的效率就会降低很多。最终的设计是,在舰岛前后各设一部升降机,同时在航母左舷的后面设第三部升降机。这样一来,航母就有了三部侧舷升降机,同时机库也成为了半封闭式。
设计完成之后,江南造船厂首先制造了一具十分之一的木制模型,在进行模型测试的时候,还对航母飞行甲板的利用率进行了测算,而得出的结果让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很是满意,甚至让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忽略掉了航母仍然只有120架的载机数量,原因是,四部弹射器的利用效率非常高,其载机的出动率是“湖”级的1.5倍到1.8倍之间。这样一来,就算只能够携带120架作战飞机,但可以一次性的放出所有的轰炸机,从而增强航母的突击能力,这就相当于让航母的单次突击能力提高了近一倍。而在航母作战中,第一次突击就将决定胜负,很少有指挥官会考虑到第二次突击的问题。
设计完成后,海军立即下了订单,26年末,江南造船厂就切割了首舰“台湾”号的第一块钢板。可问题是,在建造的时候,正好赶上帝国海军在27年开始的装备体制调整,而且当时海军的订购价格降低了很多,导致原本应该在27年底就服役的第一批四艘“岛”级航母迟迟无法服役,直到28年4月,前三艘的建造工作才完成,随即就交付海军进行海试,而由高雄造船厂建造的第四艘到7月都还没有完成栖装呢。
“参谋长,这三艘航母会编入哪支舰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