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联合舰队-《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第(2/3)页

    “好了,别的事情我们就不多说了,你们先回去准备一下吧。”谈仁皓拍了拍常荐新的肩膀,然后朝郝东觉看了一眼,“到了丹吉尔之后,我再与你们联系,也许这次很快就能搞定,希望是这样吧。”

    次日上午,谈仁皓就搭乘一架轻型舰载运输机,在一个小队战斗机的掩护下去了丹吉尔。在他到达的时候,德国海军与波斯海军的代表已经到了,谈仁皓是帝国海军的代表,海军司令部派来了几个参谋军官负责协助他。姜仲民是在当天下午到达的,而按照海军司令部的安排,姜仲民是帝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代表,也就是说,是谈仁皓的副手。海军司令部的参谋给谈仁皓带来了好几份重要的文件,而这次在丹吉尔要处理的正是三国联合舰队绞杀英国,并且夺取大西洋制海权的作战安排。

    攻占直布罗陀要塞的行动是由帝国欧洲军团完成的。波斯帝国的军队在一月十五日的时候才进入了西班牙的占领区,一月十八日,帝国欧洲军团借道波斯帝国占领区,推进到了直布罗陀要塞北面。战斗只打了几天,守卫直布罗陀要塞的英**队就被击溃了,而部署在直布罗陀要塞的那支规模很小的英国舰队早在十三日,也就是波斯帝国地中海舰队到达之前逃跑了。英国人主动放弃了直布罗陀要塞,帝国欧洲军团也拣了个便宜。

    夺取了直布罗陀要塞后,地中海与大西洋战区已经连接了起来,而且后勤保障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按照当时帝国与波斯签订的协议,波斯帝国将为在大西洋上作战的帝国海军舰队提供燃料与食物,而补给工作由帝国海军自行完成。补给船队部署在了亚历山大港,这样只需要不到三天的时间,补给船队就能够将物资运送到直布罗陀要塞,补给线路大大缩短。弹药的补给要稍微麻烦一点,这仍然得从帝国本土运送,可是比起绕道好望角来说,走苏伊士运河这条航线可以缩短大概8000海里的航程。而且今后北大西洋地区的作战物资主要就是通过南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北大西洋这条航线运送,这要比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这条航线缩短了大概3000海里,而且沿途有众多的港口可供船队停靠,就能够投入更多的运输船队,而不需要担心基础设施不够使用,而无法部署更多的运输船队了。

    从后勤保障这一点上来看,直布罗陀要塞比巴拿马运河还要重要。在从帝国本土出发,向西的运输线更短,同时,波斯帝国出产的燃料可以更方便的送到北大西洋战场,而燃料是所有战争物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块,也是运送工作最麻烦的一块。另外,还可以利用铁路线分担一部分运送工作,这样物资只需要在贝鲁特,伊斯兰堡,或者是亚历山大港装船,然后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大西洋。也正是如此,一些之前看起来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都迎刃而解,谈仁皓再也不需要为作战物资,以及配合作战的陆战队的事情而发愁了。

    也正是因为夺取了直布罗陀要塞,进攻英国本土的事情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而这决定整个欧洲命运最重大的事情之一。唐帝国与德国的矛盾不需要多说,而随着波斯帝国海军可以前出大西洋,波斯帝国也在处理英国的问题上有了发言权。因为唐帝国在处理西班牙的问题上,以及今后对待意大利的问题上偏向于波斯帝国,因此波斯帝国在处理英国的问题上也就暗中支持唐帝国,派遣其地中海舰队协助唐帝国海军作战,这就是波斯帝国最直接的表现。

    在谈仁皓他们北上的时候,帝国海军就在调遣陆战队,甚至与帝国陆军达成了协议,在进攻英国本土的时候,陆军将派遣欧洲远征军与北非远征军配合海军作战。实际上,陆军的两支远征军才是真正的地面主力,帝国海军陆战队几乎都集中在了太平洋,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另外还得负担中美洲地区的作战任务,根本就没有办法向欧洲与地中海派遣陆战队。可要击败英国,最主要的不是在地面上击败英国,而是在海上击败英国。这也正是谈仁皓要在丹吉尔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如果纯粹从交战双方的舰队规模上来看的话,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没有悬念。唐帝国海军在这里集中了两支主力舰队。波斯帝国的地中海舰队的规模比第三特混舰队还要大,另外还有一支航母特混舰队,其总体实力接近于第二舰队。另外还有德国的“远东舰队”。此时,云集在地中海与大西洋的盟军舰队里,一共包括了11艘舰队航母,18艘战列舰,80多艘巡洋舰,超过200艘的驱逐舰。相对,英国海军最多只有4艘舰队航母,12艘战列舰,以及30多艘巡洋舰与不到100艘的舰队驱逐舰。双方实力上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可规模往往并不直接代表实际的战斗力。

    最大的问题还是协作,别说三个国家的舰队联合作战,就连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联合作战都是个问题,现在三个国家的四支舰队一起作战,那就不仅仅是个问题,而是个巨大的灾难了。

    谈仁皓早就料到,在丹吉尔要解决的就是联合作战的问题,可他也明白,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解决不了的。三个国家的舰队代表了三个国家的利益,而三个强国的利益是不可能完全重合的,那么就可能通力合作。也许波斯帝国的地中海舰队还不会找什么麻烦,毕竟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在很多利益上都有着共同点,矛盾也很少,更主要的是,很多波斯帝国的海军将领与军官都对帝国海军非常的崇拜,深受帝国海军的影响,在战术,以及海军思想方面是比较接近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德国海军。

    “远东舰队”已经制造过一次麻烦了,不然姜仲民也不会在蒙罗维亚打得那么吃力,而从始至终,“远东舰队”的目的都不是协助唐帝国海军征战大西洋,而是要尽快返回德国本土,夺取北海与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协助德国陆军渡过海峡,进攻英国本土,甚至当年德国采购这批战舰的时候,就是为这个目的,而不是要为唐帝国海军提供一支配合力量。

    如果将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的矛盾考虑进去,还有波斯与德国在地中海的矛盾考虑进去的话,那么三国海军在丹吉尔不可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谈判成果,更不可能达成协同作战的意向。

    “具体情况就是这样。”那名前来向谈仁皓汇报情况的上校说了好几个小时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