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竞争对手-《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第(2/3)页
等到父母,妹妹都陆续回房休息,想到廖鸿鹏也许会到他的老战友家去住,不一定要回来睡觉后,谈仁皓才离开了客厅,去了书房。一看到放在数轴上的那如同小山一般的文件夹,他就感到头痛。每次回海军司令部都不会有好事情发生,参谋长完全将他当作了免费的苦力使用,这甚至让谈仁皓都产生了“司令部综合症”,每次收到让他回司令部的消息,他都会有不好的预感,而且每次的预感都变成了事实。
泡好的茶已经凉了,谈仁皓去换了一杯,这才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看着文件堆发了半天呆,谈仁皓才反应了过来,长叹了一声后,他拿起了最上面的那份文件。这是一份与海军舰队有关的,却与他没有关系的文件,帝国海军第二舰队的作战报告。
第二舰队是在年处完成改编之后开赴南大西洋战场的,其核心是第五特混舰队,另外还有第六特混舰队,以及之前就配属与南大西洋的战区舰队。另外,为了发动南大西洋上的进攻行动,海军还向印度洋派遣了五支运输船队,一支可以投送两个陆战师的登陆舰队,并且调配了大量的作战物资。
在第二舰队到达了开普敦之后,姜仲民成为了战区最高舰队司令官,负责统一指挥所有的作战舰队。翁一鸣仍然为战区司令官,主要负责策划作战行动,并且指挥陆战队,海航,以及后勤部队。这是两人的第二次合作,与上一次合作不一样,这次帝国海军是有备而来,而且其任务不是防御,而是进攻。
第二舰队在到达了开普敦之后,没有立即北上,当时北上的条件也不成熟,主要是南大西洋的恶劣海况限制了舰队的行动。另外,运送陆战队,作战物资的船队,还有发动进攻必须的登陆舰队都没有到达。进攻前期的情报搜集工作也没有完成,很多条件都不成熟。这些都限制了姜仲民的手脚。对姜仲民来说,这也是好事,他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强化舰队的训练,特别是针对南大西洋那边独特的气候条件的训练。
在帝国海军新组建的三支主力舰队中,第二舰队是最弱的一支,这一点连姜仲民都不否认。可同样的,第二舰队是自由度最大的一支舰队,在到达了南大西洋之后,姜仲民就成了最高舰队司令官,连海军司令部都没有给他太多的限制,翁一鸣又不负责舰队的事务。可以说,当初聂人凤做出这一安排的时候,就是要给姜仲民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姜仲民在前线获得更多的机会。这也是姜仲民的最后一次机会,谈仁皓在太平洋上的行动有目共睹,而且胜利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姜仲民还把握不住这次的机会,那他就不可能成为谈仁皓的竞争对手。
姜仲民很清楚这层厉害关系,校长已经跟了他太多的机会了,而他也错失了太多的机会。因此,他格外的重视这次的机会。没有了敌人的远征舰队的威胁,甚至连敌人的防御都很脆弱,这是最佳的获取战功的机会。也许当时任何一名将领在姜仲民的位置上都会有所作为,那么姜仲民就更不能出差错。
五月初,南大西洋上的天气开始好转,多艘北上的潜艇也证明了这一点,越靠近赤道,天气状况越理想。五月四日,姜仲民率领第二舰队的两支特混舰队离开了开普敦,踏上了北征之路。而他第一个要攻打的就是之前由法国建立的,现在由英**队控制的纳米贝要塞。
这是一座有着300多连历史的要塞,最初的时候,只是一个由唐帝国的冒险者建立起来的,供商船停靠的避风港,后来这里还成为了海盗的窝点。而真正让纳米贝成为要塞的法国殖民者。在法国远征军击败了这里的海盗之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将其建立成为了法国在西南非洲最大的要塞之一,并且统治了近两百年的时间。直到法国在这次大战中战败后,英国才派遣远征军从法军手里接过了要塞的控制权,为此,双方的军队还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最终法**队不得不向更强大的英军投降了。
纳米贝不一座必须要夺取的要塞,姜仲民只是想在这里检验一下他的舰队的战斗力,对第五特混舰队,以及第六特混舰队而言,纳米贝确实是一个练兵的好场所。敌人的防御不算坚固,没有部署多少作战飞机,而且远离大后方。不管是轰炸机,还是战列舰,都可以将纳米贝当作一处练兵的场所。
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五特混舰队在五月八日上午轰炸了纳米贝,连战斗机都出动了。当天下午,第六特混舰队杀到了近海,对这座面积不过两平方公里的要塞进行了反复数轮炮击,打掉了几千发炮弹,这才扬长而去。直到五天后,帝国陆战队才登上了纳米贝附近的海滩,此时守卫该要塞的英军不到500人,只做为轻微的抵抗就向帝国陆战队缴械投降了。
在陆战队占领了纳米贝的当天,第五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在马塔迪上空投下了炸弹,这是姜仲民第二个“练兵”的地点。
第(2/3)页